教师节学生该不该送礼?教师节送礼其实是犯罪?(1)
2018-06-05 14:25:16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教师节礼物送不送
家长:送了怕不收,不送不踏实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无论什么方式或方法,都应当有所体现。
“教师节送礼似乎是一种习惯,我们小时候给老师送卡片,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一般都买些体积小、价值高的小礼物。”浙江省嘉兴市一位学生家长王悦说,送礼的目的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照。
“之前不是一直宣传禁止教师收礼嘛,我也没准备送礼。”吉林省长春市李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中,可是“跟别的家长聊天,人家都准备送,如果我不送,就担心孩子被老师忽略。第一年送了,以后三年都得送,真是纠结。”
记者在某大型购物网站输入关键词“教师节”,就出现了19.25万件礼品。礼品的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有摆件、鲜花,还有定制U盘、按摩垫,等等。
“本以为鲜花能便宜一些,没想到要预定,一下花了我两千多。”上海市郭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幼儿园,她表示,考虑了很久,觉得送鲜花拿得出手,每个老师一份,一碗水端平。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送礼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送了怕不收,不送心里不踏实。”北京一位初中生的家长王芃说,“送礼就是希望老师能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礼送出去了,心里就踏实了。”
老师:努力学习是最好的礼物
“不能收礼,这是学校三令五申的。况且就算真的收了,能安心吗?收了别人的礼,就得帮别人办事,我不给自己找这种麻烦。”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学英语老师黄霞表示,她拒绝过一些家长送的礼,有的家长很不高兴,“拒礼,给我带来了另一种精神压力。”
除了现实的礼物,一种“溜须拍马”“套近乎”的虚拟送礼方式也蔓延开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班级会建立QQ或微信群。通过QQ或微信群,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互相了解,联络感情,并及时发布信息。为了讨好老师,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老师随手发张学生站队、看书的照片,就会引得家长们的点赞、鲜花、蛋糕,再用无比膜拜的语气发上一句:“老师辛苦啦!老师太有爱啦!”要不了几分钟,手机屏幕就会被家长们的热情赞美刷屏,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手机不停地响,一不留神,留言就几百条。”上海学生家长刘女士说,“有的家长‘会来事儿‘,有时候真受不了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想退群又怕漏了老师的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