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旅游节最全旅游攻略有哪些呢?(3)
2015-08-28 10:30:54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在京沪之争中,就曾经说过:“容易看的是,羊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常诋南人,并不视为同类。至于元,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谁都不妨加以卑视了。”
可见,上海人被轻视,并非是骨头软,而是骨头硬,而鲁迅也是亲见左联的新上海文艺青年是如何在龙华就义的:“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上海文人骨头硬,是因为在他们背后站着硬骨头的上海人。历史上原属江苏,今隶上海的嘉定人在清朝初年,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硬气,以致嘉定三屠,数万百姓殒身血海的悲歌,更是民族气节的明证。及至现代,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人誓死抵抗、同仇敌忾的情形已经彪炳史册。
上海人,远不是你我通过传媒,通过他人之口,或通过三五日的停留所得知的那样“羸弱”、“算计”、“小家子气”,这群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性和生活方式。
虽然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但人们说起“上海人”,往往还是指上海开埠以后的居民。从那时起,上海已有150多年历史。在这150多年中,一辈一辈的上海人新陈代谢。从时间上来说,显然不只三代人,但从生活形态上来讲,他们可以分为三代人。而要了解上海人,有三个路径可以进入到上海人的内心,那就是:城市的历史、家族的历史以及市民的普遍价值。
第一代上海人是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在潮湿、暧昧的空气中,紧身的旗袍裹了妙曼的身段,飘着香水的气息,以及西装中裹着的精细盘算的欲望。
那时候的上海不排外。上海人排斥的是那些没教养、没文化、没财富、没能力的人,无论肤色地域。所以,海纳百川,靠拼搏奋斗,十里洋场的上海就是一个大舞台,就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
欧洲的流浪者、中亚的犹太人、白俄的贵族、太平天国的江南地主、河南苏北的洪灾难民都汇集在上海,又悄然淹没着它的历史。
当经济权利变化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企业先公私合营,后来又收为国有。第二代上海人开始了靠工资生活的日子。在1980年代之前,大多数上海人除了工资不会有别的收入,尽管他们在当时显得优越,但主妇们却不得不靠38块钱工资,螺蛳壳里做道场,处处精打细算,时时分毫必争。而男人们甚至不得不学习打毛衣、踩缝纫机,除此之外,他们很难有其他方式养活父母儿女。
上海人成了真正的无产者,不靠指头缝的抠抠掐掐,他们的日子实在没法活。
也正是这一代上海人,给人留下了斤斤计较,精于算计的印象。另一方面,这一时代的上海人给人的印象还有香皂味、干净、小资和娇气,他们被鄙视为“布尔乔亚”。
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在这个舞台上,上海人很少自己做主人,他必须不断地变化,来面对新的主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鬼子、美国大兵,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恣意妄为过。
这是上海人的土地,但不是他们的舞台。有人批评上海人的政治冷漠,已故上海记者曹小磊说:上海人不是政治冷漠,而是他们实在见识得太多了。
上海人是天生的经济动物,他不是被别人计划的螺丝钉,而是在市场和商业的大潮中拼搏的弄潮儿。
1990年代,“有了股票的上海人”开始恢复自信。到2000年后,上海人大规模地拥有私人住房,这种自信则更加强烈。随着浦东的高楼迭起,上海的自信也迅速恢复。
而这一代的上海人开始变得阳光、直率、幽默起来。比如姚明、刘翔和韩寒,他们有教养、有个性,目标明确,温和而坚定。
以上信息由南方财富网的小编为您提供,南方财富网的小编感谢您对南方财富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