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是什么节日呢?(1)
2015-05-15 10:01:44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与进步。
有人将英文单词“family”(家)拆解为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爸爸和妈妈,我爱您)。这种拆解让人感到温馨之余,也不禁会思考其中蕴涵的多层寓意。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课题。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民族的未来。本期我们共同探讨当下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以及开展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式。
国际家庭日由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美国每2对结婚者中有1对婚变,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亿,欧洲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89 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YearoftheFamily),并确定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其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国际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各政府机构制定、执行和监督家庭政策。
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又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 for 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今天,为何家长难当?
一问: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教育就完整吗?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及全国省级团委、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于2013年到2014年,联合开展了“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针对留守儿童,调查发现,不仅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而且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足。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例比非留守儿童高5个以上百分点,有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表示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时没人帮助。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调查还发现,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远高于非留守女童。同时,留守儿童普遍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的比例高达46.0%、感到孤独的比例高达39.8%、时常闷闷不乐的比例高达37.7%,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的近20%。
“家庭结构完整,并不等于家庭教育完整。不能以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掩盖教育损失,要以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双赢的思想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由于空间分离造成了家庭功能性缺失,家庭的监护、保护、教育、榜样等作用弱化,教育生态断裂。有的只是希望通过挣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但是忽视了家庭自身教育功能。有的属于不负责任,把孩子扔给祖辈照看,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有的属于没有家庭教育意识,忽视家庭教育价值。这都属于家庭教育缺失,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有专家建议,许多外出务工家庭当权衡家庭经济利益和教育利益关系,把教育收益放在家庭收益的重要方面考虑。在不得不外出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到因父母外出(尤其是母亲外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做好补救措施。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增加亲子沟通机会,解答孩子的困惑,规范孩子的行为。尽可能地与学校和社区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局面;同时也呼吁,国家和社会从未成年人教育和保护的角度关注人口流动的整体性。
二问:如何处理好“成才”与“成人”的关系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触及了许多当下城市家庭中的教育问题,拼智力、拼证书、小升初、上重点、学区房引发家长共鸣,“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话题也再次引发热议。在成绩、升学等现实“压力”面前,家庭教育能否处理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