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情人节 你知道吗?(1)
2015-04-17 09:40:55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三月初三,清明过后,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河水对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消灾除邪的祓禊仪式,青年人在河边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戏。这时一对少年男女踏着柔软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兰花,心领神会地踱到河边,走到一起。女孩仰着头调皮地问男孩:你怎么不到那边会场上呢?男孩说去过了。女孩就说: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后再到洧水,那个场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还赠给她一束芍药花。然后拉起女孩的手,两人肩并肩说笑着向远处的花林深处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中国周朝的情景剧,让当时的采诗官记入《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
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后人很重视这首诗,认为这就是“三月三”中国情人节的生活情态。因为这首诗,让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郑庄公墓附近汇合后流入双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赋予了新的意义,“溱洧”从此变为男女游乐之处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词,而“洧外”、“洧津”两词也成了男女谈情结爱之处的专用语。
1节日起源
清明过后“三月三”,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
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河水对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消灾除邪的祓禊仪式,青年人在河边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戏。这时一对少年男女踏着柔软的青草,各自手拿一棵兰花,心领神会地踱到河边,走到一起。女孩仰着头调皮地问男孩:你怎么不到那边会场上呢?男孩说去过了。女孩就说:再去一次嘛!如果先到溱水,然后再到洧水,那个场面又大又好玩呢!男孩同意了,还赠给她一束芍药花。然后拉起女孩的手,两人肩并肩说笑着向远处的花林深处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中国周朝的情景剧,让当时的采诗官记入《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后人很重视这首诗,认为这就是“三月三”中国情人节的生活情态。因为这首诗,让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郑庄公墓附近汇合后流入双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赋予了新的意义,“溱洧”从此变为男女游乐之处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词,而“洧外”、“洧津”两词也成了男女谈情结爱之处的专用语。
周朝法定恋爱节日
“自由恋爱,早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不是现代的产物,那时,人们自由恋 爱还会受到封赏。”任振河翻开《诗经》介绍道,“中国情人节古代就有,即农历三月三。它称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由于人类繁衍和生存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古氏族人开始谋求新的发展天地,以血统为中心的古氏族社会渐渐地失去了它原有的纯正,取而代之的是以财产与居处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原来老祖母在婚姻方面的主宰,被管理团体生活的机关或政府组织所代替,新的婚姻恋爱方式出现。管理者选定万物复苏,桃花盛开的多情季节,环绕流水柔情的江河畔,组织青年男女在仲春(农历二月)至季春(农历三月)上旬聚会联欢,在歌舞、遨游中区别姓氏后,相恋相爱。
农历三月三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复苏,溱洧河边的姑娘与小伙子们手拈兰花,芳香四溢,他们跳着舞,唱着歌,又一个恋爱的季节到了。
一个年轻的姑娘对小伙子说:“一起去吧!”
小伙子答道:“已经去过了。”
姑娘又说:“再去一次吧。洧水之外的天地,既宽广又可以欢快地取乐。”
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尽情地游戏,并彼此互赠芍药。
这是《郑风·溱洧》中的一段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