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月三是阳历几月几号?(1)
2015-04-10 10:06:31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各地习俗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015年三月三是阳历4月21日,星期二。
新郑三月三拜祖的由来
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之后,回到有熊国(今河南新郑)。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制定一套法律、法规,要大家都去遵守,决定在西泰山(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大会诸侯。
三月三这一天,西泰山上黄色旗帜飘扬,山下东方青旗,西方白旗,南方红旗,北方黑旗,迎风招展,各诸侯盟国的图腾旗帜如林。
黄帝登上西泰山,先命祭祀天地山川,然后与各诸侯国君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各诸侯国君一致拥戴黄帝为天子,定国号为有熊帝国,国都设在有熊,并融合各部落图腾,即用熊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组成龙旗,作为国旗。
定过国旗之后,黄帝又给各诸侯国划定了疆界,给群臣封了号,颁布了有熊国的法律、法令,大家签了约遵照执行。就这样,在古有熊国(今河南新郑),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王朝诞生了。
后人为纪念黄帝的功德,每年三月三这天都要举行各种拜祖活动,尤其到了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更是让这一民间活动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兴起了三月三登具茨山(位于河南新郑,系黄帝活动遗迹)朝拜轩辕黄帝活动,并形成民俗一直延续下来。1992年,新郑市决定每年农历三月三举办寻根拜祖节,后演变为炎黄文化节,拜祖大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还有资料说,农历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出生纪念日,具体情况,无史料考察!
新郑黄帝故里百度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三月三节日习俗
汉族
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汉族女孩在这一天过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壮族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