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祭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1)
2016-02-12 11:15:19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有自己的民族的特色。这些节日和习俗是由各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来决定的。那么,阿细祭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随放假网小编一起去节日大全看看吧。
问:阿细祭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答:彝族。阿细祭火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云南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这祭火神节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古老传统,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节日前夕
节日前夕,要举办旅游长街宴,宾主间相互寒暄问候人座完毕,数十名彝簇姑娘,从厨房里端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风味菜肴,以表示对长辈的祝福、敬意和感激之情。随后,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推选出本村善唱又善跳的一名英俊小伙,首先由他沿着旅游长街宴席向大家劝酒,并带领大伙一起举杯唱起旅游祝酒歌。大家边食边谈边唱,整个山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节日当天
节日当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少女已经梳洗打扮完毕并穿上了自己平时精心缝制的服装,其他人则忙着为客人煮糖水鸡蛋和制作红糖粑粑。吃罢午饭,每家每户都要先把各自家中的旧火熄灭,同时备好盛新火的灶具,然后在家里耐心等候火神的到来。与此同时,由村里精选出来的祭火人员,也在老毕摩的率领下,先抬着供品祭器来到村头祭祀龙树。随着老毕摩庄严神秘仪式的结束,身着一身粗麻布衣裤、头戴铁制面具的壮士,装扮成火神模样开始取火。先取出一根松木,交给站立于两旁的人,这两人双手各执一端蹲在地下,火神双手合拢夹住一根木棍慢慢在松木下转动,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后,只见一股清烟从火神的手下升起,紧接着一团火慢慢地燃烧起来……
随着夜晚的来临,祭祀活动变得更为热烈。村里的大街小巷,涌满人群,随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旅游篝火,祭火狂欢的场面一浪高过一浪。跳火堆、过火栏、转火磨、射火弓、闯火阵等精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更有甚者,有的男扮女装、怀抱假娃娃,嘴里哼唱着即兴编唱的催眠曲,更是憨态可掬,令人捧腹不止,特别是红河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在铿锵有力的大三弦的伴奏下,一群群男女,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旅游篝火,纵情地歌唱弹跳,将祭火活动推向高潮。
祭火节这天清早,红万村穿戴一新的阿细妇女们把煮好的红糖,鸡蛋和糖水粑粑丝端给客人品尝,吃饱喝足。接着,各家准备好了祭火的酒肉,将家中的一切旧火熄灭,并把灶塘、火塘的火灰仔细清扫送出户外,这在当地叫送旧火送新火。每年如此,世代传承。
村里的青壮男人集中到一避静处,用代表五色土的颜色纹身纹面,绘上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头上则用不同的野草、庄稼、野果装饰一番,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用粗狂跳动和呐喊,挥洒心灵的欲望,释放原始的激情。
中午时分身挂大三弦的小伙子和打扮得象山茶花似的姑娘们在寨门和村中跳起了彝族文化的精粹“阿细跳月”,用热烈奔放的旋律迎接乡亲们和远方的客人。数百米的长龙宴顺着村中的石板路摆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就着青松毛铺就的长龙宴,吃起韵味独特的彝家饭。长龙宴上摆满大碗的包谷酒,大碗的腊肉和蔬菜,人们虽素不相识,但一坐在这长龙宴中,即刻融进了彝族人热情、豁达的暖流里。这时,寨子中有威望的“毕摩”引领一群阿细姑娘,沿长街唱起了敬酒歌,如醇醪一样醉人的酒歌,表达着彝家人的深深祝福。让每一位宾朋与寨中阿细人心灵相交,情感相融。
下午三时左右祭“火神”的时辰到了。毕摩一声令下,前后两个年轻力壮的纹身男子将精心扎制的“火神”抬起,在毕摩和祭火师的导引下,由众多的大三弦队和裸身绘彩人手持木刀等“兵器”簇拥着癫狂着走向密枝林祭龙,就地用原始方法钻木取火,瞧!村里的“毕摩”带领几位长者在高大苍老的“神树”前,摆上拱桌,桌子上放两碗酒,倚着树干敬上四柱香,用一只大公鸡绕了几圈,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在制好的火神旁,将一根木头插进另一根朽木,猛烈钻动。一阵青烟后,星星之火燃起来了。“毕摩”将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