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2015年青岛财神节是什么时候?(2)
2015-08-05 11:19:11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运见钱、丝、绵、绫、绢,往来交易,买卖极为繁盛”。前几年在板桥镇遗址出土了大量宋代的铁钱,更证实了当年板桥镇的繁荣与昌盛,这样的环境也应该是孙 客商发迹的原因之一。
可惜的是,在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运动中,财神爷被请出了财神庙。庙宇变成了民众教育馆,日伪时期为长安镇公所,50年代改为中心小学教师宿舍。如今旧址已经破烂不堪,无法辨认了。
“海山处处皆新色,吊古惟凭天后宫”。再说说青岛的天后宫。
据《太清宫志》记载:“明成化年间,青岛已是南北航线上的避风港,往来船舶较多,当时青岛村一胡姓乡绅捐施土地建成天后殿、龙王殿、财神殿各三间,供奉妈祖、财神、龙王等神祗”。明成化三年(1467年),天后宫落成,而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清朝末年),所以有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之说。
天后宫建成之时同时建有戏楼。但是二百年后戏楼倒塌,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戏楼。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募建戏楼碑记》中写道:“窃闻青岛开埠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宫旧有戏楼,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
作为岛城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戏楼,在建成之初,就是青岛口的演艺中心。特别是正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齐聚天后宫,听大戏赶庙会,积久成俗。据胡存约 《海云堂随记》记载:“每届新正,群集天后庙,焚香祝祷,年复一年,代代如此……自元旦至元宵,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 把式无所不有。”财神庙作为天后宫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少不了人们的祭财神活动。
1936年,时在青岛的老舍在一篇小品文中就曾写下:“我等着听除夕彻夜的鞭炮,我等着看元旦娘娘庙进香,我等着看大年初二祭祀财神,我等着看……”文章中的娘娘庙就是天后宫,可见天后宫祭拜财神的活动一直延续不断。
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与胶州财神庙不同的是,修复后的天后宫财神庙里供奉的是两位财神,文财神和武财神。
毫无疑问,武财神是关羽,但是文财神却有争议。有人说是比干,也有人说是增福财神李诡祖。
大多数人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青岛地区有供奉增福财神的传统,胶州财神庙供奉的就是增福财神李诡祖。根据清代胶州文人法伟堂的说法,青岛、即墨等地的财神文化来自胶州的增福财神崇拜。更重要的是,青 岛人过的财神节(农历七月二十二)祭祀的是增福财神李诡祖。而比干的圣诞是农历四月初四,祭日是十月二十六。因此财神节祭祀的肯定不是比干。自2002年 开始,青岛市民俗学会和青岛天后宫管委会就在财神节这天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2006年11月该项目被推荐申报第一批山 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从天后宫的落成时间来看,财神庙在初建时很有可能只有文财神而没有武财神。因为关羽具有财神神格的时间比较晚。
据 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豕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羽庙会规模宏大,庙会时焚香祭祀,唱戏娱乐、饮食、商品极为热闹,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 贸易集市,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商关羽。经商者的店铺及家里便供奉起了“关羽神”、“关财神”。作为“财神”关羽的“义不负心”又形成了 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道德,并因此成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伴随晋商的足迹,关帝庙也出现在全国各地。也就是说,关羽在万历年间(公元 1592年)演变为财神,而天后宫在明成化三年(1467年)就已经落成,因此最初天后宫财神庙供奉的只有文财神而没有武财神。
即墨也是增福财神崇拜的传承地。即墨市的孙玉坤老人在《即墨崂山神话民间传说》一书中写道: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 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 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