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龙头节是什么时候,2015龙头节是几月几日
2015-05-28 09:35:23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即2015年3月21日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又名“青龙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2015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时间
二月初二龙头节是老北京时较大的民间节日,那时民间有吃面条、吃春饼、炸油糕、引龙熏虫、扒猪脸、爆玉米花等很多习俗。
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北京的农家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二月二这天有“引龙熏虫”之习俗,古人认为,龙出则百虫伏藏,农作物可获得丰收。所以清《帝京岁时纪胜》云:“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那熏虫也是防止害虫破坏捣乱,确保五谷丰登,明《酌中志》一书云:“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习俗还有这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太阳出来前不许到井台打水,以免水桶砸伤了龙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大多取名大龙、宝龙、金龙。老北京的习俗,在这一天还要接回已经出嫁的“姑奶奶”,俗话说:“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户把炒好的包谷花供到当院,有的还送到玉龙身边。玉龙见了,便大声喊道:“太白老头,金豆开花了,还不快快送我回去!”太白金星人老眼花,看不真切,只见地上到处是黄灿灿的金粒开着花儿,便信以为真,一招手收了拂尘,镇压玉龙的那座大山移走了,玉龙腾地跃上云层,天下顿时下起大雨来了。从此以后,每逢二月二,人们都要炒包谷花,有的地方还炒大豆、黄豆、豌豆,用来纪念龙头节。
东府把二月二叫“龙抬头”,虎睁眼。家家户户多吃烤的花花馍(一种加枣的面花、白面、红枣象征着金豆开花),亦叫吃咬虫虫馍。这天,有些地方还把草木灰撒在屋里,叫“打灰簸箕”,一边撒,一边说:“二月二,灰簸箕,虫虫蚂蚁飞出去。”妇女在这天忌做针线,传说害怕扎了玉龙眼。
以上信息由南方财富网的小编为您提供,南方财富网的小编感谢您对南方财富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