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5天小长假新规是怎样的?(3)
2016-01-15 11:06:40 放假网 http://fangjia.southmoney.com
局,各市人民政府等)
14.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推出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行业标准制定和市场规范管理,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开放合作发展。重点培育和打造皖南山地运动和皖中温泉、大别山生态、皖北中医药等健康养生品牌。(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旅游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体育局等)
15.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建立省市联动、区域联合、政企互动的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1+N”宣传模式,强化安徽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提升境外安徽旅游营销机构、代理门店管理水平。依托合肥、黄山国际机场口岸签证实施,研究制定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便利化措施。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用好国际旅行商大会、中国山岳旅游联盟等开放平台,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扩大境外旅游交往。(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外办,各市人民政府等)
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
16.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美好乡村建设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培育若干乡村旅游集聚区、环城市乡村旅游集聚带。到2020年,全省建设30个旅游强县、300个旅游乡镇、1000个旅游示范村、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旅游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等)
17.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统筹整合惠农资金,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位、垃圾污水处理、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集聚式发展,提高组织化、品牌化水平。加强乡村旅游队伍建设,加大经营、管理、服务等人才的培训培养。(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旅游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扶贫办等)
18.开展万名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到2020年,全省培育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0000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文化厅,各市人民政府等)
19.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扶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建立对口帮扶旅游扶贫重点村制度,加大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为评级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3年期以下的扶贫小额信贷,并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开发,加快完善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旅游通道。力争到2020年,全省通过乡村旅游带动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省政府金融办,各市人民政府等)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20.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企业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鼓励各类旅游企业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旅游景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新模式。转变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着力增强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职能。(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各市人民政府等)
2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投资推进服务机制。落实